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税政策

成都高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打造万亿级国际双创中心

作者:renrenbang.com    发布日期:2017-07-04 14:15:50    浏览量:...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起始之年,也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开局之年。一年间,成都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达36253户,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增长8.5%;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2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列。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依托多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努力提升政策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对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区域创业创新潜能得到有效释放。”成都高新区党工委领导同志表示,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乘势而上,奏响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主旋律,奋力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引进全球高科技项目 助推产业升级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成都高新区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对内壮大集群,对外招大引强,更好地利用国际创新创业资源驱动经济发展,国际化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川创新科技园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开创性地和双流区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与享有法国“硅谷”之称的索菲亚科技园结为“姊妹园区”……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科技型初创企业5200家,同比增长72.75%,总量达12700家。新登记的新兴行业企业集中在电子商务、新能源、节能、新材料、供应链管理等高科技行业。“科技型企业总量破万反映了成都高新区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领导同志说。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密集的优势,一大批企业尤其是国外大型高端企业选择来这里落户安家。

  成都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多年来稳居全国综保区前列,区域内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制造,晶圆制造及芯片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加工以及生物制药产业。截至目前,已吸引多家世界500强及跨国企业入区发展。2016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573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7%,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三,在西部综保区中位列前茅。

  去年11月,英特尔高端测试技术(代号“骏马项目”)在成都工厂正式投产。对“骏马项目”,英特尔十分看重,表示骏马项目的投产,既是英特尔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之举,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到更高价值链的需要。推动区内更多企业像英特尔一样,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成都高新区综保区的目标。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积极做大做优加工贸易,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手段,推动加工贸易向先进制造和国际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

  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在成都高新区正式签约并举行开工仪式,该基地将建设中国西南地区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这也将是格罗方德在中国建造的规模领先的晶圆制造基地。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将累计超过100亿美元,有望加快助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首个上万亿的产业集群。

  如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多个大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为时下热词,并吸引了一大批有眼光的投资客。花旗集团的研究报告指出:金融科技近5年来吸引的投资额累积达到497亿美元,增长超过10倍。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正立足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创新改革。成都高新区将组建一支3亿元规模的金融科技专业创投基金,为金融科技产业培育服务。2016年12月15日,在成都召开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趋势国际论坛上,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打造“全国金融科技产业高地”,这意味着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率先重点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

  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也在探索“斯坦福+硅谷”的校地合作模式。2月15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了合作共建国际菁蓉创新中心签约仪式暨奠基仪式。根据签订的《合作共建国际菁蓉创新中心的协议》,双方将在国际菁蓉创新中心内建设神经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先进无线通信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大数据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信息地学研究中心、信息医学研究中心、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等20个跨学科特色研究中心。双方的合作将催生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力推知识产权战略 国际人才青睐的新地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产权竞争已经成为比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层次更深、技术水平更高的竞争。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1项,增长137%。其中,美幻科技联合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共同开展地震预警领域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各项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启了中国地震预警领域首个标准制定及系统标准创新。

  受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和对高新技术投入持续增加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向中国的中心城市聚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国际人才流向的不止是中国的“北上广”等发达地区,还延伸到了西部成都这样的“新一线”城市,而成都高新区高科技园区则成为国际人才关注的焦点。

  近期,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注意到一项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2016年底,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蓝光英诺公司宣布,科学家成功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术后1个月,打印血管已与恒河猴自身腹主动脉融为一体。截至目前,这只幸运的恒河猴身体健康。这项成果的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和负责3D生物打印机制造的周惠兴教授,均是国家“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

  包括康裕建教授在内,成都高新区聚集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已达10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人才281人。去年12月,这里还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开创性地引进了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人才团队,分别建立研究院(所)进行成果转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在成都高新区创业。同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的陈元伟,回国前曾在拜耳、雅培等制药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2013年,他创办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药业”),成为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一颗新星。留英27年,在全球知名制药公司担任高管近10年的李进,2012年来到成都组建先导药物开发公司,依托“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建立了“药物种子库”,填补了原创化合物筛选的空白。这些高端人才的先行入川不断加速后续人才的持续集聚。

  为面向全球招揽更多人才,成都高新区于去年10月18日正式对外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下称“菁蓉·高新人才计划”)。该政策由十条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新政”构成,确定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资金,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入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的转化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创业,成都高新区还设立了“外籍人士创新创业之家”,为境外人员和涉外单位提供涉外创新创业、外籍人士出入境、政策咨询、国际交流互动、跨境金融等一站式国际化服务。

  “成都高新区让人想起美国硅谷,这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地方,有很多优秀的公司、人才和机遇在这里聚集。”一位在成都高新区工作了两年多的乌干达小伙说。在他眼里,成都高新区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硅谷”。目前,成都高新区常住外籍人士超过3000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15家,外商投资企业1063户,注册资本(金)331.91亿元人民币。

  2月召开的成都高新区2017年工作会议宣布,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到2020年底将累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面向全球引才,并新增100亿元用于增强科技创新体系的竞争力。今年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推动与硅谷、特拉维夫、索菲亚等全球创新高地合作,尤其是强化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建设,建立具有海外“预孵化”功能的众创空间、离岸孵化器,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加强交流,大力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发布3个50亿政策 力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去年成功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充分见证了成都高新区在国际“朋友圈”中的影响力。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深化对欧合作,加快建设“中国—欧洲中心”,聚焦制造业创新升级等领域,打造中欧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持续深化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姊妹园区合作,推动成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联盟,举办2017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圆桌会、第十二届欧洽会、2017年科技型企业欧洲行活动。

  同时,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古巴等国的合作交流,以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微软云加速基地、华韩孵化器、SBC孵化器等国际孵化载体,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国际服务平台,中韩创新创业大赛等国际交流活动为核心内容,在国际化牵引工程上做好文章。

  全球化发展是成都高新区参与世界竞争的舞台。经济全球化同时伴随深刻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成都高新区将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对外交流,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以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向改革要动力,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好主支撑。

  2017年伊始,成都高新区就抛出了两大创新创业“推进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以“大空间、大视野、大集群”理念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并分别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双创人才、企业和载体进一步壮大发展。

  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汇聚创新创业要素、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奋力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上一篇:减税降费 成都天府新区多措并举...下一篇:成都博达展览网站建设已经完工上...

工商注册 公司注销 代理记账 VI设计 网站建设 资质代办
短信咨询 电话咨询 一键导航